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1700年来,只有他能比肩王羲之;将唯美贯彻到底,才是贵族书法!
阅读:898次 更新时间:2022-10-19  加入收藏
一般来说,人生不如意的书家,其艺术风格最终都走向了苍健老辣,豪放奇伟一类。
比如王铎,亲自将“清军”迎入金陵城,其晚年书风沉郁顿挫;又比如一生命运多舛,壮志未酬,晚年还患上精神病的徐渭,书法风格更是光怪陆离。
但是赵孟頫不一样,作为宋朝王室后裔,他出身侍奉元王朝,背负着“贰臣”骂名的他,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现实。
图片
他摒弃了生活的悲苦,将唯美主义贯彻到底,其书法反而接魏晋正脉,融入了王羲之的圆融秀美一派。
我们从汉代隶书的发展成熟开始算起,中国的书法自汉代发展至今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,留存的名家法帖碑刻也不少,但若是以真迹作为衡量标准,那这个数量恐怕要削减一大半。
图片

在上海博物馆内,有一件行书,乃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,也是赵孟頫亲自出来盖章强调的真迹:《杜甫秋兴八首》。
赵孟頫的原话是这样说的:
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,今人观之未 必以为吾书也。子昂重题。至治二年(1322)正月十七日。”
意思就是,强调一下这真的是我写的,大家别不认识。
图片

看来赵孟頫生前就知道大家很在乎他写的东西是不是真迹。是的,是真的很在乎,赵孟頫生前就元代书坛的“顶流”人物。
自王羲之辞世1700年来,也只有他的行书和楷书,能与王羲之比肩,一较高下。这一卷《杜甫秋兴八首》就被他写得笔墨圆润,端庄秀逸,一派贵族书法的气质。
图片

唐代书学理论家孙过庭在《书谱》当中说:“一画之间,变起伏于峰梢,一点之内,殊衄挫于毫芒”。
在书法法度极其严谨的唐代,孙过庭就早早地指出,文字的变化就潜藏在起笔、收笔、按笔这些用笔当中最精微的地方。赵孟頫就极为重视用笔。
《杜甫秋兴八首》当中,没有很明显的墨色浓淡变化,这极大地增强了作品平稳妥帖的唯美气息。
图片

赵孟頫矢志不渝地根植在“二王”书法当中,这一卷《杜甫秋兴八首》当中就多用圆笔,笔法圆融,流畅自然。他用笔的丰富变化都藏在细节之中,这和他对王羲之书法的刻苦学习有很大的关系。
明代的刑侗就赞扬赵孟頫:“右军以后,惟赵吴兴得正衣钵,唐、宋人皆不及也。”
赵孟頫突破了时代的限制,超唐越宋,成为了唯一能与王羲之比肩的人。
图片

他的这一卷《杜甫秋兴八首》既有唐人之结体严整,法度森严,又有宋人“尚意”书法当中的浓浓的书卷气和个人的遒媚之气,还将王羲之行书中属于魏晋的超逸风神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  我要评论
评论内容:
验证码:


地址:北京市大兴区星光影视园区A座

电话:400 - 6268 - 656 010-80255133 400-6636-996

邮箱:331404916@qq.com

北京聚匠艺传媒有限公司

版权所有:北京聚匠艺传媒有限公司

京ICP备18058632号-4